山西焦煤捐款捐物3056.56万元支援疫情防控
实施居民屋顶光伏发电3000户,其中:2016年500户、2017年1000户、2018年1500户。
因此袁花联络委多次到长啸村开展调研,并于2014年10月份开展了一次邀请市农经局、市国土局、袁花镇相关部门参加的政协专题民主协商会,就长啸村流转土地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协商。所以,推进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不仅要算经济效益账,更要算社会效益账。
庞建根是袁花镇长啸村第一家海宁市第三家拥有家庭光伏发电站的村民。目前光伏发电设备价格偏高,投资大、回收慢是农民建设光伏电站的主要阻力。在建设户数多的新社区可以实施社区整体建设。光伏应用是有效利用太阳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途径。综合分析认为,推进我市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条件基本成熟,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收益如何呢?发电2804度,按现行政策每发一度电国家补贴0.42元,省补贴0.1元,此项收益为1458.08元;上网电量2666度,市供电公司对上网电量进行收购,统一价收购价为每度电0.457元,上网电量的收益为1218.36元:两项收益共2676.44元。在设施农业、家庭屋顶建光伏发电站,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靓丽风景,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自去年国家出台光伏扶贫政策以来,作为全球薄膜太阳能发电领导者,汉能集团已签约16个光伏扶贫项目,装机容量近20MW,其中,在建及已并网发电项目12个,遍布云南、贵州、山西、陕西、江苏、甘肃、安徽、广东和河北等九个省区。
薄膜发电帮助农村留守家庭脱贫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西湖村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西湖村共有300多户村民,不过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已离开家乡,村里居住的多是留守老人,目前仍有一部分村民未摆脱贫困。红枣光伏大棚的出现,为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家庭屋顶电站成山区脱贫新模式云南省怒江州和红河州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革命老区学校里的汉能身影陕西旬邑县、河北西柏坡有着小延安之称的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革命战争年代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同时也是仁人志士、军需物资通往延安的重要驿站和红色通道。
为帮助全村将潜力转化为动力,当地政府决定以创新的方式帮助西湖村脱贫致富,与汉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把无污染、节能环保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薄膜太阳能发电产品带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来。几年前,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包括大宁县在内的山西省国家级贫困县被调查农户中,39.9%仍以柴草作为生活的主要燃料,50.0%使用煤炭,只有7.8%使用清洁燃料。
该项目一期共安装228套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汉能的光伏扶贫在降低学校运行成本的同时,还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给革命老区的校园带来了清洁安全的新型能源。2015年10月,汉能为兰坪县的100户贫困户安装了薄膜太阳能屋顶电站。此外,汉能薄膜太阳能地面电站所提供的清洁电力,将会逐步改变当地贫困人口以烧煤甚至是烧柴为主要燃料的生活方式。
汉能捐赠的总装机量为7.2KW的薄膜发电系统,每日发电量30度以上。刚刚结束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如何实现2020年7000多万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历史任务作出了战略部署。但因为地处边缘山区、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贫困一直困扰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光伏扶贫电站占地5.5亩,年发电量约15万度,每年收益约15万元,给贫困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为了能够尽快摆脱贫困现状,几年前,木引镇在镇中心地段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常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不同,此项目把汉能的薄膜太阳能发电和红枣种植融为一体,形成了光伏大棚,这是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出台以来,全国首个将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扶贫项目。
不只是延安,同样作为革命老区的西柏坡,也有汉能的光伏扶贫项目。作为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光伏扶贫也开始备受瞩目。
汉能多层面、立体化的薄膜发电+光伏扶贫项目主要有哪些呢?首个光伏大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山西省永和县阁底乡石家湾村山西省永和是国家级贫困县,红枣是当地的传统产业。2015年,汉能为旬邑县马栏九年制寄宿学校捐赠了40KW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并为学校安装了薄膜太阳能路灯与读报栏,彻底解决了山区学校用电不便的困难。红枣光伏大棚除利用顶部发电外,棚下可开展林下经济,提高复种指数,改变种植模式,如蔬菜种植等;也可进行家禽家畜养殖等,全面提升产业升级。推进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略,是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的钥匙。全镇有贫困户2345户8229人,扶贫攻坚任务很重。薄膜太阳能电站让烧柴逐渐退出历史山西临汾大宁县川庄村山西西部的大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在汉能诸多光伏扶贫项目中,不仅有薄膜太阳能地面电站、全国第一家将光伏与农业大棚相结合的红枣光伏大棚、贫困家庭户用薄膜太阳屋顶电站,还有对革命老区缺电学校的无偿捐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生态移民新村用上太阳能清洁电力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是罗甸有名的贫困乡镇,位于距离县城50公里的大山深处,境内石漠化严重,交通极为不便。同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采摘、农家乐等,提高设施附加收入。
2015年下半年开始,为了更好地寻找到适合区域脱贫致富之路,木引镇生态移民新村首批30户居民的屋顶上相继开始安装上汉能薄膜太阳能屋顶电站,每户40平米,预计每家每年将获得3500元以上的固定收益。同样深处云南山区的红河县,汉能与当地政府一起帮助100户贫困家庭安装上了薄膜太阳能屋顶电站
刚刚结束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如何实现2020年7000多万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历史任务作出了战略部署。根据西湖村的实际情况推算,全村平均每年收益可达20余万元以上。2015年,汉能为旬邑县马栏九年制寄宿学校捐赠了40KW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并为学校安装了薄膜太阳能路灯与读报栏,彻底解决了山区学校用电不便的困难。此外,汉能薄膜太阳能地面电站所提供的清洁电力,将会逐步改变当地贫困人口以烧煤甚至是烧柴为主要燃料的生活方式。
2015年,汉能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大宁县三多乡川庄村,安装了100KW分布式薄膜太阳能电站。作为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光伏扶贫也开始备受瞩目。
2015年下半年开始,为了更好地寻找到适合区域脱贫致富之路,木引镇生态移民新村首批30户居民的屋顶上相继开始安装上汉能薄膜太阳能屋顶电站,每户40平米,预计每家每年将获得3500元以上的固定收益。云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光照资源,在正式并网发电后,这些屋顶电站每年每户将从中受益数千元。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中学每年获得的财政补贴十分有限,还不足13万元,而每年电费的支出就超过4万元。红枣光伏大棚的出现,为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生态移民新村用上太阳能清洁电力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是罗甸有名的贫困乡镇,位于距离县城50公里的大山深处,境内石漠化严重,交通极为不便。依发改委规定,国家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加上扶贫补贴,每发一度电收益可达1.15元。曾经因为生态问题而不得不搬迁的村民,迎来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几年前,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包括大宁县在内的山西省国家级贫困县被调查农户中,39.9%仍以柴草作为生活的主要燃料,50.0%使用煤炭,只有7.8%使用清洁燃料。
为帮助全村将潜力转化为动力,当地政府决定以创新的方式帮助西湖村脱贫致富,与汉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把无污染、节能环保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薄膜太阳能发电产品带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来。红枣光伏大棚除利用顶部发电外,棚下可开展林下经济,提高复种指数,改变种植模式,如蔬菜种植等;也可进行家禽家畜养殖等,全面提升产业升级。
为了解决红枣裂果问题,当地因地制宜,利用汉能推出的光伏大棚这一农业设施,强力实施红枣光伏大棚试点项目。汉能捐赠的总装机量为7.2KW的薄膜发电系统,每日发电量30度以上。
家庭屋顶电站成山区脱贫新模式云南省怒江州和红河州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样深处云南山区的红河县,汉能与当地政府一起帮助100户贫困家庭安装上了薄膜太阳能屋顶电站。